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及相关数据产品

综合报道 GIS圈 2021-04-28

来源:国家遥感中心、新华社

原标题: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地球变绿,中国贡献多大?遥感为你揭秘

| 本文约2300 字,阅读约需 3.5 分钟 |

2019年11月22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选定“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四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至今,科技部已连续八次发布年度报告,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遥感监测与科学分析。这是我国遥感科技界积极应对全球变化,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实际行动,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年度报告及其相关的数据产品已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网站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对外公开发布

国家遥感中心网站:

http://www.nrscc.gov.cn/

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

http://www.chinageoss.org/geoarc/index.html

全球森林覆盖分布现状示意图。图源: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国家遥感中心)

针对报告中反映出的趋势和亮点,近日,新华网邀请三位参与报告编写的专家,对专题报告进行了解读。(以下图片来源均为新华网)


中国森林面积近20年增加0.45亿公顷

“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专题报告开展了全球森林覆盖现状(2018年)及2000—2018年森林变化的监测和分析。报告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森林覆盖面积总体稳定略有下降,森林面积的减少在欠发达国家相对集中,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成效显著,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高志海介绍报告相关情况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土地退化专题编写组组长高志海介绍说,全球森林在近20年略有减少,减少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森林砍伐和火灾是主要原因。

中国的森林恰恰相反,森林总面积达2.12亿公顷,近20年差不多增加0.45亿公顷,在世界上是稀少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减少,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平衡,而中国是增加,这和我们重视生态建设分不开。”他说。

“我们发现中国恢复70%是林草、森林和草地,林和草都是生态工程的重点。”高志海说,近20年,中国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退耕还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粮食安全监测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报告监测了2018—2019年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宗粮油作物生产状况,分析预测了全球和非洲粮食安全形势。对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凸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的国际义务。

报告显示,2018—2019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良好,全球大宗粮油作物核心出口国供应量均呈增加态势,预计全球粮食市场总体稳定。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与2017年几乎持平,预计2019年粮食总产量持平略减。

吴炳方介绍报告相关情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大宗粮油作物专题编写组组长吴炳方表示,我国的粮食安全监测,已经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独立的第三方信息源,有利于他们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粮食安全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息鸿沟,需要知道哪个地方有粮食,哪能买到粮食,才能作出精确判断。”吴炳方说,科技部推动粮食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生产形势监测,发布年度报告,目的就是消除粮食安全的信息鸿沟。

应对重大灾害发生 遥感图起关键作用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专题报告对2018年—2019年上半年间15个全球典型干旱、洪水、热带气旋、森林火灾、地震灾害事件的影响和恢复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了防灾减灾措施在应对不同灾害类型与事件中的作用,可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提供参考依据。

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低于近30年平均水平,属于灾害低发小损年份。案例分析表明,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地球观测技术可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的科学应对与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牛铮介绍报告相关情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副组长、灾害专题责任专家牛铮表示,灾害应急管理离不开遥感监测,很多灾害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例如森林火灾发生在原始森林,当然也有像洪水、干旱这种发生范围较大的灾害现象,这就需要用遥感技术手段全面监测。

“灾害最主要的是时效性,所以今年报告总结了过去1-2年自然灾害发生的状况,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在国内重大灾害发生时,利用遥感及时监测,并报给相关的决策部门。可以说,遥感图在应对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候起到关键作用。”牛铮说。

据牛铮介绍,汶川灾后重建也利用了遥感手段,寻找地质情况最好的地方重建相关的基础设施,重建居民点。遥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决策过程。

围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发出中国声音

科技部自2012年启动“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至今已连续8年发布22个专题报告,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支撑。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表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充分彰显了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

在国际上,“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借助地球观测组织(GEO)这一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合作组织,推进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为全球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将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今后,将以全球视野进一步推进年度报告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年度报告工作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为详细的官方报告图解哦

-


END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可查看文章哦)

GIS圈

呈送未必知晓的行业资讯

另一视角解读产业新闻

深度挖掘地信精英故事

欢迎长按关注我们哦

▼▼▼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